近日,福建闽江学院地理与海洋学院科研团队对外发布,在马里亚纳海沟邻近海区发现裸变形虫新物种——马里亚纳马氏虫,目前该属变形虫在全球海洋中仅报道9种,且都在1000米以浅海域。该研究首次在超过3000米的深海沉积物中发现马氏虫种类,并在实验室建立了活体培养体系。目前,相关成果已于近期在国际原生生物期刊Protist发表。
5月25日,海都记者采访了科研团队的通讯作者梁晨博士,了解新物种的发现经过。
从深海沉积物中发现 已建立活体培养体系
(资料图)
据悉,裸变形虫是一类形状可变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可促进营养物质的再生循环,对细菌和藻类种群也起到一定的控制调节作用。马里亚纳马氏虫长30—120µm(微米),宽11—60µm,前部透明质区域狭窄,有4—15个锥形亚伪足(兼具运动和摄食的功能)。细胞质膜外部的细胞被分为两层,厚度为190—290nm(纳米)。
裸变形虫新物种——马里亚纳马氏虫
那么,研究团队是如何发现裸变形虫新物种的呢?梁晨博士介绍,该深海沉积物样品依托“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采集,带回实验室后,经过分样、粗培养、单克隆培养等方式,并尝试了不同的培养环境和培养基,最终成功培养出该裸变形虫新物种。结合显微拍照技术、透射电镜技术以及分子鉴定,最终确认是马氏虫新种。
“这里的培养,是指让虫体存活,并让它越变越多,从零星几只、十几只,变为成百上千只。”梁晨博士解释,由于裸变形虫新物种本身生活在极端的深海环境中,低温且高压,要想在实验室中成功培养并不容易,要充分考虑盐度、温度等因素。
控制温度盐度 和原位海水类似
“温度应保持在4℃,盐度也要控制在34%至35%左右,和原位海水类似。若盐度、温度控制不好,虫体很容易死亡。”梁晨博士说,要想成功培养,还需给该裸变形虫新物种喂食,它们喜欢细菌、大肠杆菌等。
当然,每隔一段时间后,研究团队还要为裸变形虫新物种更换“新家”,避免“旧家”排泄物过分累积,从而影响虫体健康。
马里亚纳马氏虫,是研究团队为该裸变形虫新物种取的名称。梁晨博士说,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该新种来自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区的3000米处,遂以其“老家”命名。
记者了解到,这已不是研究团队在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区首次发现新种,此前,研究团队还发现了新种——纤毛虫。而此次马里亚纳马氏虫的成功发现与培养,是原生动物种质资源库向深海延伸的重要拓展,有助于丰富深海原生动物的分类学研究,可以作为模式生物探究生物在深海生境中的生存机制,同时有利于开展对深海真核原生动物演化的研究。
编辑:余泓妍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