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据大公报报导,综合《华尔街日报》报导:受韩国团队发布的论文影响,围绕超导体领域的炒作近期兴起,超导体研究相关的股票经历大起大落。
7月22日,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发表的论文称,该团队成功合成了常压下的室温超导体LK-99。消息传出,“超导体”一词迅速在网络走红。中国和美国相关团队8月1日也相继发布类似成果,带动全球相关概念股暴涨。不料,韩国超导低温学会成立的专家验证委员会3日表明,LK-99不是常温超导,概念股应声而跌,多家公司纷纷发声明否认涉足室温超导业务。
《华尔街日报》指出,鉴于目前制造LK-99的专业知识集中在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投资者认为,这些国家的公司更可能在超导体的开发和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韩国交易所发出了投机押注和不公平交易的警告,但投资者仍然继续涌入。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许多与超导体并无强关联的公司也“歪打正着”,搭上了股价暴涨的便车。8月1日,美国超导体公司(AMSC)股价一度暴涨近150%,最终收盘涨逾60%。这代表,这家公司名称中拥有的“超导体”的字眼,让投资人蜂拥抢买其股票。
但事实是,美国超导公司对新的超导体材料并没有兴趣,也不拥有这种材料。据悉,AMSC的分类是电力设备业者,主要业务是提供军事用途的电力系统,与常温超导体的研发并无关联。
分析指出,室温超导的研发进展引发各国资本市场大起大落,其中不乏概念炒作的因素,但更深层次来看,是各国都想搭上技术革命的快车、对稀有原材料及开发主导权的战略博弈。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