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监测,2023年7月,全国主要地级市供应土地405宗,供应规划建筑面积为3377.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7%,环比下降46.09%;土地成交441宗,成交规划建筑面积为3208.7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6.61%,环比下降27.43%。这表明,7月土地市场供应量、成交量双双下降。
城市分化明显
从供应来看,7月住宅用地供应“量缩质提”,各等级城市供地量全线下降。数据显示,分各能级城市来看,7月各等级城市供应量呈现全线下降态势,其中一线及三四线城市降幅均超50%,二线城市供应规模较上月下降31.3%,但略高于去年同期,同比小幅上涨5.05%。
【资料图】
成交方面,7月土地成交量价齐落,但城市分化较为明显。据统计,一线城市成交稳中趋升,二线及三四线城市成交双双受挫,同时各等级城市收金规模呈现全线同环比下降态势。7月一线城市成交31宗,成交规划建筑面积309.71万平方米,环比微涨3.95%;二线城市土地成交146宗,成交规划建筑面积1175.65万平方米,环比下跌28.65%;三四线城市土地成交264宗,土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为1723.33万平方米,环比下跌30.4%。
拿地逻辑改变
小阳春结束后,3-7月新房成交规模环比持续回落,直接影响房企拿地信心。房企拿地热情的下降,投射到土拍市场,就是溢价率水平的下降。数据显示,7月全国主要地级市溢价率为4.8%,环比下降1.53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47个百分点;流拍率为19.38%,较上月上升5.13个百分点。截至7月,溢价率已连续3月下降,且仍处于中低位水平;流拍率则持续上升,19.38%的流拍率依旧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可见土地市场仍然面临较为严重的流拍压力。
复苏有望加快
据监测,国央企仍为拿地主力。从7月单月房企权益拿地金额TOP15榜单来看,中国铁建位居拿地金额首位,7月总权益拿地金额为93.28亿元,在上海、苏州、合肥等多个核心一二线城市均有斩获,证明自身资金实力的同时布局长三角的意图明显。华发股份位居第二,7月权益拿地金额70.63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堪称土拍黑马的建发房产在7月持续高速拿地状态,分别在佛山、宁波、台州等城市拿地6宗,耗资近50亿。从房企权益拿地金额TOP15榜单中各类性质企业数变化来看,自4月份以来,市场复苏持续性减弱,国央企逐步走向拿地金额头部区间,俨然成为了土地市场的主要投资力量。
不过,有余力的民营房企也在积极为后续发展储备土地。8月1日至8月2日,绿城以174亿元在上海、杭州拿下4幅地块,其中上海3幅均为摇号所得,杭州地块则以底价摘得。知情人士透露,8月2日当晚,绿城内部洋溢着一股欢呼雀跃的气氛,因为有地就有发展,员工不用担心失业。更重要的是,上海3幅地块对绿城2024年的利润提升将有所帮助。
近期,多个高层会议重磅发声,支持加快推出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8月2日,央行下半年工作会议指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好“金融16条”,延长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实施期限,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加大对住房租赁、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力度。而在次日的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也指出“要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民营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