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农信社聚焦乡村振兴关键领域、薄弱环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加大对涉农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全区农合机构通过深入开展“万名农信党员进万村”工程,共选派5720名金融专员赴16252个村镇(社区)挂职,覆盖率达100%;累计发放全区99%以上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达183.62亿元。
(资料图片)
2015年以来,广西农信社先后派驻了四批驻村工作队,定点帮扶田林县浪平镇弄陀村、香维村、甲朗村、江洞村和达妹村等5个脱贫村。驻村工作队深入调查研究,依托地方特色资源优势,紧盯产业发展,推动定点帮扶村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内涵式发展,为乡村振兴持续增添发展动力。
从无到有,点石成金
浪平镇土地和水资源极其短缺,人均耕地不足0.5亩,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地头水柜,这个问题在广西农信社定点帮扶的5个村中尤为突出。在产业发展之初,驻村工作队就遇到“四无”挑战,即无土地、无资金、无技术和无人才的难题。
广西农信社驻村工作队员在帮扶村创业青年生猪养殖场调研。广西农信社 供图
驻村工作队勇于探索,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总体思路,逐步解决了“四无”难题。一是互通有无,合作共赢。通过抱团发展、“飞地模式”等方式逐步解决产业用地问题。二是多方筹措,积少成多。2015年以来,广西农信社通过设置党费专项帮扶资金、行政保障经费、接受企业捐赠以及员工捐款等形式累计为定点帮扶村投入帮扶资金超1000万元。三是内外挖掘,一专多能。通过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员、邀请专家现场培训、共同聘请技术人才等方式持续为定点帮扶村提供技术指导。四是激发潜能、自主培养。努力培养“三支队伍”,把村“两委”打造成发展引路人,把种养殖大户打造成产业带头人,把驻村工作队打造成政策明白人。
发展特色,壮大产业
“我们村集体经济油茶今年已经开始挂果,再过几年进入丰产期,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增加三五十万不成问题,还能带动村民务工增加收入,起到很好的联农带农作用,看来这条路我们是走对了,非常感谢广西农信社这么多年来的指导和支持,我们一定要把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弄陀村党支部副书记高兴地说。
广西农信社驻村工作队员到猕猴桃基地查看果势生长情况。广西农信社 供图
广西农信社定点帮扶村根据实际情况,勇于探索,循序渐行,逐步形成种类多样、结构合理、期限错配的产业发展新局面。截至目前,已建成油茶基地1065亩、香椿基地165亩、牛心李基地298亩、珍珠李基地220亩、丝瓜种植基地20亩以及肉鸡养殖场和高山腊肉厂各1个。
扩面提质,拓宽销路
“同志们,赶紧接龙,这周驻村第一书记的快报是浪平寿桃!浪平寿桃型大而美观,色泽鲜红,口感香脆,是纯正的绿色有机食品,有需要的赶紧接龙,数量有限,手慢无!”这样的活动基本上每周都会开展一次。
浪平土鸡蛋等农产品在自治区主办的“壮美广西、锦绣乡村”活动现场推介。广西农信社 供图
近年来,广西农信社为了帮助定点帮扶脱贫村的特色产品走向市场,翻越岑王老山的天然屏障,不断在产品包装、货物运输、销售渠道等方面持续发力,基本形成早上出老山、中午到南宁、晚上到餐桌的物流链和销售网。除了依托市场化的物流和销售渠道,广西农信社深挖自身优势,在内部形成“一队一城多平台”的供销体系,多渠道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下一步,广西农信社将坚定立足“三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定点帮扶村调查研究,找准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助推定点帮扶村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牙佳兵)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